2025 年,数字人靠直播迈过“真假线”——行业观察

今年,一场数字人直播让很多人直呼“真假难辨”。据报道,罗永浩的数字人在百度电商直播首秀中,一夜带货超过 5500 万元 GMV,观看人次破 1300 万。这一次,数字人终于不再只是“花架子”——它开始被真正认可。

2025 年,数字人靠直播迈过“真假线”——行业观察-平头哥科技网

数字人“很真”,用户下单不假

过去我们看到的数字人,多数给人的印象是“僵硬、表情少、互动差”——仿佛一个摆设。但这次,数字人直播间里的表现让人惊讶:在直播 26 分钟内,其 GMV 就超过了真人 1 小时的数据;用户停留时长比以往高出 30%;互动次数甚至达到真人直播的 3 倍。

不仅如此,数字人还能精确复刻主播的标志性神态,比如眉毛动作、嘴型、拿东西展示动作等。甚至在双数字人主播同时直播的场景下,也能自如“切换讲话”“打断回应”,背后靠的是剧本生成和动作驱动系统。

平头哥科技认为,这样的“拟真”水平,是数字人跨过“假像阈值”的关键一步。

技术 + 商业双重支撑:靠什么让“假”变“真”?

要让数字人表现得像真人,不仅要好看、能说,还要能“做事”。背后需要的是几个核心技术与商业支撑:

  • 模型 + 驱动系统:语音合成、肢体动作驱动、表情参数设计、剧本自动化生成这些都要配套;
  • 平台级支持:大厂要为数字人直播提供底层算力、模型部署、演播系统,这样才能稳定支持高并发场景;
  • 成本优势:相较于真人主播的薪酬、排班、失误率,数字人可以全天在线、成本可控;
  • 混合策略落地:白天可能由真人直播、夜晚或空档时段由数字人接力,这样既保证互动,又提升覆盖。
2025 年,数字人靠直播迈过“真假线”——行业观察-平头哥科技网

正因如此,现在很多品牌 /平台都开始尝试“真人 + 数字人”的混合直播策略。

市场验证:数字人带货不再是小打小闹

这次事件背后,市场也给出了验证:

  • 多个品牌在 618、双 11 等大促期间,已经在直播间同步使用数字人直播。
  • 多家电商平台(如百度、京东)逐步开放数字人直播模块,供商家入驻、体验。
  • 在直播间里,消费者已经越来越不把注意力放在“这是人还是数字人”上,而是更关心产品和互动体验。

换句话说,数字人直播正以“效率 + 覆盖”拿下夜间、空档等直播盲区。

但“真”背后依然有隐忧

虽然这次表现惊艳,但数字人还不是无懈可击。以下几点是仍需关注的:

  • 虽然拟真度越来越高,但在极端互动、情绪波动、即兴反应这些方面,真人仍有天然优势。
  • 表演 / 演讲 /互动剧本如果太统一,观众可能察觉“套路化”感觉变强。
  • 不同行业或品类有壁垒:像母婴、奢侈品这种需要强信任感的领域,消费者可能更倾向真人交流。
  • 平台规则与合规性风险:某些平台对虚拟主播 /数字人直播有限制或标识要求。
  • 新鲜感可能衰减:一开始好奇心强,但时间久了,观众可能对数字人种类感受麻木。

平头哥科技认为:数字人直播真有戏,但先要做到这几步

  1. 技术落地不可松懈:拟真脚本、互动逻辑、动作同步这些细节不能忽略。
  2. 混合策略优先采用:用真人 + 数字人交替直播,可以兼顾情感互动与覆盖效率。
  3. 选对品类下场先试水:建议先在美妆、3C、小消费品这种话术标准化较好、信任门槛低的领域尝试。
  4. 制度 / 合规优先:直播平台规则、虚拟主播标识、消费者权益、宣传词用语这些风险不能压后。
  5. 耐心与数据驱动:持续监测用户反应、转化率、观看时长等,用数据来驱动优化。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56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