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字人克隆会侵权吗?

最近看到不少数字人克隆软件打着”无限制克隆形象”的旗号在市场上推广,这让我不禁思考:这种技术真的可以随意使用吗?说实话,当看到某平台宣传”无限制克隆形象、无限制克隆声音”时,我心里就打了个问号。毕竟现在AI技术发展得太快了,快到法律和伦理都快要跟不上了。就拿前几天看到的一个案例来说,某网红发现自己的形象被商家擅自克隆用于直播带货,虽然最后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了,但整个过程耗时耗力,真是让人头疼。

数字人克隆的法律风险到底在哪里?

其实这个问题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。从法律角度看,数字人克隆可能涉及肖像权、姓名权、著作权等多重权利。比如说,如果你克隆了某个明星的形象用于商业推广,那铁定是侵权的。但如果是克隆普通人的形象呢?这就得看具体用途了。记得去年有个挺有意思的案子,某公司用前员工的形象制作数字人用于培训,结果被法院判定侵权,赔偿了十几万。这说明即便是普通人,其数字形象也不是可以随便使用的。

数字人克隆会侵权吗?

更让人担忧的是声音克隆这块。现在很多平台都宣传可以”无限制克隆声音”,但声音其实也是受法律保护的人格权之一。想象一下,如果有人克隆了你的声音去进行诈骗,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。实际上,已经有不少国家开始立法规范这方面的行为了,比如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就把深度伪造技术列为高风险应用。

使用者该如何规避风险?

说实话,看到那些宣传”无限制克隆”的软件,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。作为使用者,最重要的就是要搞清楚授权范围。比如说,如果你要克隆自己的形象,那没问题;但要是想用别人的形象,就必须获得明确授权。我建议在使用这类软件前,最好先咨询下法律专业人士,免得惹上麻烦。

另外,商业用途的风险要比个人使用大得多。据我了解,目前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,对商业用途的侵权行为处罚会更重。所以啊,如果真想用数字人来做生意,务必把授权文件准备齐全,别为了省事给自己埋雷。

说到底,技术本身没有对错,关键是怎么用。数字人技术确实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,但必须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使用。看着现在市场上这些打着”无限制”旗号的软件,我总觉得行业需要更规范的监管。毕竟,创新不能以侵犯他人权益为代价,你说是不是?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
相关推荐
  • 暂无相关文章
  • 评论 共15条

   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