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直播带货选品,这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环节。记得去年帮一个美妆品牌做直播时,我们连续换了三批产品才找到爆款,那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——选品真的不能光靠感觉。现在很多主播还在用“我觉得这个会火”的方式来选品,结果往往是库存积压、直播效果平平。其实选品完全可以更科学,就像原文提到的投流方法一样,需要一套可复制的策略。
数据驱动的选品思维
我特别推荐大家关注抖音的“巨量云图”和快手的“磁力金牛”这些数据平台。上周看到一个案例,某服装主播通过分析平台数据发现,原来她主推的连衣裙其实不如衬衫受欢迎!数据不会说谎——衬衫的转化率比连衣裙高出23%,客单价还更稳定。这种数据洞察能让选品从“猜”变成“算”,效果立竿见影。

不过要注意啊,数据也不是万能的。有些产品数据很好看,但可能已经过了热度期。这时候就要结合趋势预判,比如关注小红书、微博的热门话题,看看年轻人最近在讨论什么。去年冬天谁能想到“围炉煮茶”会带火那么多茶具和零食?这种敏锐度需要长期培养。
选品也要讲究“人货场”匹配
说到这个我就想起个反面案例:有个知识类主播突然转型卖美妆,结果粉丝完全不买账!选品一定要考虑主播的人设和粉丝画像。如果你是母婴主播,突然卖游戏设备,这不就乱套了吗?建议先做粉丝调研,最简单的就是在直播间做个投票,问问大家想买什么。
其实选品就像配菜,要考虑“爆款+利润款+清仓款”的组合。爆款用来引流,利润款保证收益,清仓款提升客单价。这个“黄金三角”组合经过我们测试,确实能显著提升整场直播的GMV。具体比例可以调整,但三种类型缺一不可。
小步快跑的测试方法
我最推荐的是“小批量测试法”。比如先拿10个新品在直播间试水,根据实时数据决定主推哪个。这个方法特别适合中小商家,毕竟谁都不想压太多库存对吧?上周有个做家居用品的客户就用这招,发现原本不看好的收纳盒居然成了黑马,单场卖出2000多件!
说到底,选品是个需要不断优化的过程。就像原文说的,如果2-5场直播还不起量,就要考虑换品了。但换品不是盲目地换,要分析数据、总结经验。每次选品都是一次学习机会,记录下成功和失败的经验,慢慢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选品准确率越来越高。
- 最新
- 最热
只看作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