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订阅制,最近我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:身边朋友们的消费习惯正在悄悄改变。以前买软件都习惯一次性付款,现在却更倾向于按月订阅;连平时用的洗发水都从超市购买变成了电商平台的定期配送。这种转变背后,其实折射出订阅制正在重塑我们的消费逻辑。不过话说回来,订阅制虽好,但真的适合所有产品吗?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好好探讨。
什么产品天然适合订阅制?
从我的观察来看,那些需要持续更新或消耗的产品,简直就是为订阅制量身定做的。比如我们每天都在用的办公软件,如果不持续更新,很快就会落伍;再比如影音娱乐平台,内容库需要不断充实才能留住用户。这类产品的共同特点是:用户使用频率高,产品迭代快,能持续创造新价值。说实话,要是一个月不更新,用户可能就要考虑换别家了。
还有个典型的例子是生鲜配送服务。记得我邻居去年开始使用某生鲜平台的周订购服务,现在每周固定时间送菜上门,省去了每天逛超市的麻烦。这种服务之所以能成功,就是因为它解决了用户的持续性需求,而且确实带来了便利。
那些让人意外的订阅制成功案例
有些产品的订阅制成功确实出人意料。比如宠物用品,我原本觉得这些东西随时买就行,但有个做宠物用品的朋友告诉我,他们的订阅用户黏性特别高。每个月按时寄送宠物粮、零食和玩具,主人不用惦记着补货,宠物也能保持固定的饮食规律。这种“省心”的体验,反而成了最大的卖点。
更让我惊讶的是,现在连高端化妆品都开始玩订阅制了。某国际大牌推出的美妆盒子,每月根据用户肤质定制产品组合,居然在短短半年内积累了数十万付费用户。这说明只要找准痛点,传统行业也能在订阅制中找到新机会。
什么样的产品可能水土不服?
当然啦,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订阅制。我见过最失败的案例是一个做装修设计软件的公司,硬要推年费订阅。结果用户反馈说:“我装修完房子后至少五年不会再用了,为什么要年年付费?”这种低频使用的产品,强行推订阅制反而会吓跑用户。
还有那些创新性不够的产品也很危险。比如某些内容平台,如果只是把旧内容打包就收订阅费,用户很快就会觉得不值。毕竟现在选择这么多,谁愿意为没有新意的内容持续买单呢?
说到底,订阅制就像是一段需要用心经营的长期关系。产品方要持续提供价值,用户才会愿意一直“在一起”。如果你的产品能让人每个月都期待新的惊喜,那订阅制可能就是你的菜;但如果只是把一次性买卖拆分成月付,那还是趁早换个模式吧。










- 最新
- 最热
只看作者